日前,景德鎮外銷瓷博物館在寧封窯國際陶藝村隆重開館,其基本陳列展“陶瓷之路——走向世界的景德鎮外銷瓷”也于同日開幕。秉著突出“共生、創新、和諧”共識,弘揚“東亞意識、文化交融、彼此欣賞”的“東亞文化之都”精神,其開館依托于景德鎮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淀,生動地向世界講述景德鎮外銷瓷歷史文化故事,填補了瓷都外銷瓷專題類展館的空白。
記者看到,景德鎮外銷瓷博物館坐落在寧封窯大窯場的中心,共三層,建筑面積達3200平方米。該館收藏了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景德鎮銷往海外的陶瓷共計3000多件。館藏的大量明清外銷瓷藏品,再現了景德鎮輝煌的制瓷歷史。其中,口徑長達56厘米的克拉克盤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大的明代萬歷青花大盤。還有目前唯一存世帶支架的18世紀歐洲教堂定制洗禮盆,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堪稱鎮館之寶。同時,83件歐洲定制的紋章瓷,凸顯了景德鎮在中國千百年來東西方貿易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貢獻;另外,館藏的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貴族將精美的景德鎮陶瓷用金屬鑲嵌工藝進行二次加工的藏品,彰顯了在中西文化深入交流和深度融合中,景德鎮陶瓷起到的巨大作用。
該館館長李靜告訴記者,中國外銷瓷體量龐大,體系豐富,歷史悠久。景德鎮瓷器的外銷是陶瓷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其源流和發展脈絡的研究一直屬于學術界近年來的核心問題。陶瓷之路展”的看點就在于不僅囊括了漢唐至新中國時期,歷代景德鎮外銷瓷的生產窯址、生產工藝、裝飾紋飾的展示,還對景德鎮外銷瓷發展狀況、歷史貢獻等文化影響價值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釋與傳播!熬暗骆偼怃N瓷博物館”以歷朝歷代銷往世界各地的珍貴景德鎮陶瓷藏品詮釋了景德鎮持續影響世界1000年的輝煌歷史,并通過外銷瓷的學術研究印證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彌補景德鎮博物館外銷瓷方面的收藏、研究領域空白和不足。
“我們冀求通過多樣化的展示,使觀者能領略景德鎮外銷瓷在國際上的影響和文化價值,讓其中蘊藏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鮮活起來,從而為當代景德鎮再創‘世界瓷都’輝煌,為助力中國‘一帶一路’共建共享的宏偉藍圖,增添新的光彩!崩铎o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