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zlirx"><acronym id="zlirx"></acronym></li>
    <span id="zlirx"></span>
      1. <button id="zlirx"><acronym id="zlirx"><u id="zlirx"></u></acronym></button>
      2. 微博關注 收藏本站

        您當前的位置 :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  昌南藝術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古籍守護人:為古籍“續命”

        2022-06-10 15:13  編輯:王東 來源:江西日報 我要評論

        江西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師正在修復古籍

          記者鐘秋蘭

          “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闭珩R克思對追求事業之人的贊賞之語所說的那樣,在江西省圖書館(以下簡稱省圖)歷史文獻部,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役志在書史”,埋首故紙堆與“片言紙語”對話,皓首窮年只做古籍保護、整理一件事。

          5月31日,記者見到了這群古籍守護人。窗外,微雨中贛江奔流向前;窗內,這些古籍守護人安安靜靜,更像嚴謹的工匠。他們一邊工作一邊用質樸的語言回答記者的提問。

          “補書人”為古籍“續命”

          各式宣紙、吸水紙、封面紙,各類拓片;顯微鏡、紙張測厚儀、補書板、切紙機、壓書機;美工刀、馬蹄刀、剪刀;棕刷、廣刷、小排刷;漿筆、噴壺、竹起子、小針錐、筆船、針線、鑷子、灑金箋……在省圖古籍修復室,各式工具及材料花樣繁多,讓人宛如走進一個手工車間,而其實,這只是王珂“補書”時的工具和材料。

          2001年,22歲的王珂進入省圖從事古籍修復,從最初被人叫作“補書的”,到現在成為手藝精湛的古籍修復師;從入行時圖書館的指導師傅溫柏秀對她傳幫帶,到館里不斷派她出去進行古籍修復技藝研修,王珂領略到了這項枯燥工作“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妙。

          “古籍修復是一項細致的手工活,更是一門精深的學問,要經過編號、去污、清洗、連口、補蛀洞、鑲補、托裱、裝訂等多重工序!蓖蹒娓嬖V記者。

          她小心翼翼地把蟲蛀嚴重的古籍《康熙字典》散亂的書葉平放在桌面上,調好漿糊、備好修復用的同材質宣紙,在燈光下,她用鑷子輕輕夾住一點點宣紙角料,壓到蟲蛀處,刷平……一本古籍的修復,要用到十幾種工具,需要付出相當的耐心和時間,直到全部修復完畢,裁齊、訂線、壓平,一本古籍才算“重生”。

          多年來,王珂與時間賽跑,為古籍“續命”,修復了一級破損古籍《平園雜著內編》(清道光六年刻本),二級破損古籍《[浙江杭州]王氏族譜》(清光緒十一年龍澤堂木活字印本)、三級破損古籍《七言律詩鈔》(清乾隆四十七年復初齋刻本)等破損古籍上千冊。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她還用心對來省圖學習的省內各地古籍修復員進行技術指導,在大型圖書館展覽、文化強省系列活動、非遺技藝展等活動上經常展示修復技藝。

          省圖古籍修復崗位最近入職了一個新人——1995年出生的曹宇。2020年7月13日,她在實習時完成了第一次古籍修復任務,受到朋友們點贊。觀看《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后,她萌發了要當古籍修復師的想法,并如愿調到了古籍修復崗位。

          很多時候,王珂聚精會神地修復古籍,曹宇便安安靜靜在旁觀摩學習。對于王珂來說,曹宇愿意沉下心來從事這個安靜的職業,也讓她有了技藝后繼有人的寬慰。

          “編目人”為古籍“上戶”

          江西省古籍保護中心掛牌在省圖,省古籍保護中心日常工作由省圖歷史文獻部承擔。除了古籍修復,古籍編目也是一項重要工作,王昭勇就是其中一名古籍編目員。

          王昭勇,2007年研究生畢業于廣西師大美學專業,進入省圖工作,從一個學“美學”的變成了一個干“編目”的,跨度挺大,但他干得津津有味。

          古籍編目,是將古籍的外部特征和內容特征著錄成款目,并將款目按一定順序組織成目錄或書目。這是一個跟古代書籍和文字打交道的職業,“‘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促成了我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蓖跽延略偃砻骶幠抗ぷ魇且豁椉w工作,“不要說我個人,我們是團體‘作戰’”。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主要內容是對登記的古籍進行詳細清點和編目整理,通過每部古籍的“身份證”——“古籍普查登記編號”和相關信息,建立國家古籍登記制度,加強政府對古籍的管理、保護和利用。按照《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手冊》要求,登記每部古籍的索書號、題名卷數、著者、版本、冊數、存缺卷數、裝幀形式、叢書子目等內容。

          在完成本館古籍普查任務的基礎上,自2014年至今,王昭勇和他的同事們,幾乎每年都會抽出2至3個月的時間,赴全省各地的古籍公藏單位開展古籍普查幫扶工作,至今已完成2.5萬余部、16萬余冊古籍的普查任務。

          為古籍“上戶”,讓古籍重生,開展古籍普查,梳理江西文脈。踏遍千山,王昭勇和編目的同事們也有很大的收獲,在各地調查中有很多驚喜的發現。在贛州,他們發現了古籍中較為重要的《楚辭》(明萬歷四十八年閔齊伋刻三色套印本)、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元刻明修本)等,還發現了辛際周著作稿本《雙江旅吟稿》《雙江續游草》《雙江旅吟詩余草》;在吉安,他們發現了比較少見的重要地方文獻,如《江右四家稿(江右后四家稿)》(清乾隆五十年吉州賀安鋐刻本)、《梅下彭氏唱和詩集》(清嘉慶二十四年彭維杰刻本)、《廬陵殉難忠節錄》(清同治二年木活字印本),以及泰和蕭氏趣園所刻書,如楊士奇《東里文集》等。

          王昭勇和他的同事們足跡遍布全省11個設區市38家各類古籍收藏單位進行古籍普查,從市縣級圖書館,到大學、中學圖書館,再到博物館、檔案館,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縮微人”讓古籍“再活500年”

          “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痹趺醋尮偶浭軙r光侵蝕還能“紙壽千年”?古籍修復讓書本得以“續命”是一種手段,另一種則是通過拍攝縮微膠片,用膠片留住歷史。

          熊小華在省圖縮微崗位上待了9年。作為省圖縮微室的“二代”,他常年要與各類蒙塵的文獻打交道,不分寒暑地在恒溫恒濕的縮微膠片庫房中穿梭,也要日復一日地與各種藥液、數據、參數為伴!霸诎凳夜ぷ鞑荒芤姽,經常一干就是一整天,我們是暗室的‘潛行者’!毙苄∪A笑著對記者說。

          他介紹,在國家圖書館,有一個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他所拍的縮微膠片一般要送到那里,進行母片入庫,再返回給地方館。該縮微中心帶領全國文獻縮微業界搶救出來的古籍縮微品,不僅可以比紙本大大延長生命周期,還能方便地隨時為學界、公眾、出版界所閱讀、研究。從載體形式而言,縮微膠片在恒溫恒濕的庫房可以保存500年左右,還可以不斷以膠片形式復制“再活500年”。

          方寸之間有天地。熊小華介紹,縮微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最為有效的珍貴文獻長期保存手段?s微拍攝后,古籍原件可以被更好地保護起來,古籍的內容也能廣為傳播,甚至利用數字技術建成數字資源庫,讓文獻飛入尋常百姓家。

        相關新聞

        陶瓷藝術家官網

        鄧希平:顏色釉
        鄧希平:景德鎮...
        “我很愛顏色釉!彼f,陶瓷豐富多彩的顏色,就像大自然的色彩,一個人只要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就會產生無窮的...[詳細]
        侯一波的花鳥世界
        江西省工藝美術...
        侯一波的釉上粉彩花鳥瓷藝和釉下寫意吉花的作品為人所珍愛。侯一波作品著意表現物象的悟韻,用筆工寫兼備,筆法嚴...[詳細]
        鐘筱俐:瓷繪女人心
        “瓷繪女人心”...
        鐘筱俐,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陶瓷學院本科畢業、學士學位,后進修中央美術學院國...[詳細]
        馬俊的青花分水
        馬俊和他的“青...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首屆旅游陶瓷創意設計大獎賽上,一幅“青花分水半刀泥蘆葦”題材的瓷板畫作品——《心香清音》,...[詳細]

        首頁 | 投稿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廣告合作

        大江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Copyright © 2000-2016 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贛ICP備05005386號-6
        色综合女色美色精品色视频

        <li id="zlirx"><acronym id="zlirx"></acronym></li>
          <span id="zlirx"></span>
            1. <button id="zlirx"><acronym id="zlirx"><u id="zlirx"></u></acronym></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