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蕓蕓 實習生付靜
5月18日,《江右文庫》工作委員會暨編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南昌召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
大美贛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方鐘靈毓秀的土地上,自古以來文士云興、詩文燦爛、名家輩出。
對秦漢以來至1911年歷代江西人用漢語言寫錄成帙的文獻進行系統的調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江右文庫》將實現對江西文獻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體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編錄和出版。
一
“從國家層面來看,‘十四五’期間將啟動國家文獻儲備庫建設。從省域層面來看,現今國內有22個省份啟動了文庫建設項目,《嶺南文庫》 《湖湘文庫》等已基本完成。而作為古籍資源大省,我省不少珍稀文獻由于時間久遠、保存困難,必須盡快進行搶救性保護與整理。還有就是江西一批長期從事本省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專家大多年事已高,亟待發揮他們在地方文獻整理中的領軍作用!痹凇督椅膸臁肪庉嫴恐魅斡蔚狼诳磥,《江右文庫》的編纂出版時不我待,也水到渠成。
據統計,我省目前擁有各類古籍100萬冊以上,其中善本5.5萬冊,江西人的著述有1萬余種。這些文獻特色鮮明、價值極高、影響深遠,是江西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江西文脈綿綿不絕、傳承久遠的根本。長期以來,我省學界、出版界等領域的相關專家,一直對建設江西省域文庫有著熱烈的呼吁和設想,但因各方面的條件所限,未能順利實施。
2014年江西省兩會期間,江西省政協委員陳世象提交了提案《搶救性保護贛鄱古籍,開發出版<江右文庫>》。
2020年底,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學部署,《江右文庫》編纂出版工程正式立項。2021年2年,“啟動《江右文庫》編纂出版工程”被正式寫入《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之后,《江右文庫》工作委員會和編纂委員會成立,編纂委員會下設編輯部。陳世象擔任《江右文庫》編輯部副主任。
“客觀地說,無論是從體量,還是從影響力來講,江西古籍文獻都獨樹一幟,在全國名列前茅。有人曾做過統計,《四庫全書》中收錄的江西籍作家作品,占比達1/10。有些文庫會將收錄作品的時間下限延長,或把一些一般性的研究著作也收錄進來。而我省有影響力的文獻實在太多,只收到1911年,體量也非常巨大!
無疑,摸清家底、理清源流,展示江西文化豐碩成果、彰顯江西文化風采,是《江右文庫》最鮮明的特質。而根據資料顯示,《江右文庫》將從現存約1萬種江西人所撰著作和各類歷史文化著作中,選錄約3000種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學術性的文獻進行編纂、整理、出版,同時推出一批研究著作,分“書目編”“文獻編”“方志編”“精華編”“研究編”五編,計劃出版1600冊,總計約8億字。
隨著項目推進,編輯部倍感使命光榮,然而人才缺口等問題也漸漸凸顯出來!拔沂iT從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專家學者較少。湖北有崇文書局,湖南有岳麓書社,浙江有浙江古籍出版社等,而我省并沒有專業的古籍出版社,古籍編輯、出版人才也比較稀缺!标愂老笳f。
淌過華夏的千載風華,盤點歷史上的幾次重大盛世修典,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江西人都是名副其實的“主力軍”和“智囊團”。編纂大型叢書,我省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和勇于破局的時代精神。
“在整個工程框架結構方面,我們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把古籍整理、研究等方面的力量動員起來、整合起來,充分發揮省內各高校、社科院、檔案館等單位力量,同時邀請省外的版本學家、文獻學家等專家參與!标愂老蠼榻B, 《江右文庫》的編纂委員會中除了近30位省內專家,還邀請了十多位省外專家參與進來。而編輯部則從全省出版和文化系統中抽調精干力量,并新招了古籍編纂出版專門人才。這支專業團隊,將為高質量編纂出版文庫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閔定慶是一位從江西走出去的書庫編纂專家,曾擔任《八閩文庫》若干種文獻的整理工作。這次,他受邀回到家鄉參與《江右文庫》的編纂工作。在他看來,“這樣一個龐大的文獻編纂出版工程,關涉時間跨度極大,人物極廣,文獻構成極其復雜”。他表示,“這些具體可感的文化成果,對于地方文化的總結與推進,無疑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二
采訪結束時,陳世象遞給記者兩本精裝書,一本大16開,封面群青;一本小16開,封面朱紅。它們是《江右文庫》的樣書。封面上,水紋似云似水,中間黑色底紋上,宋體字“方志編”“精華編”雅致而醒目,右上角為一方漢印,篆體的“江右文庫”四字形象變構,組合在一起恰似“贛”字。輕輕觸摸,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江右文庫》五編中,“文獻編”是主干部分,主要收錄歷代江西人的代表性著作,酌收外省人撰著或編纂的有關江西的重要著作!胺街揪帯笔珍浭妨虾桶姹緝r值較高、品相較好的江西志書。這兩編以大16開影印出版!皶烤帯奔姓故窘鳉v史上的著述成果以及歷史上記述江西的著述概貌!熬A編”是在“文獻編”基礎上精選一批江西人撰寫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著作!把芯烤帯眲t主要收錄當代江西學者撰寫的研究江西歷史文化的代表性著作。這三編以小16開排印出版。
《江右文庫》是書,但不止于書。從這些珍貴的故紙中,可以發掘到我們的文化基因,也可以探析到未來的發展脈動。
“它不是一項單一的古籍出版工作,還是個不負先賢、傳諸后世的文脈傳承工程,是新時代江西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構筑文化高地、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標識性工程!庇蔚狼诟嬖V記者,他們希望借文庫的出版,對江西文化開展一次系統的梳理,擦亮江西文化的品牌,讓大家感知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江西人的創新創造是多么的燦爛輝煌。同時,《江右文庫》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構江西人的文化自信。
誠然,江西文化源遠流長,誕生了一大批輝耀青史、光照千秋的大家,如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湯顯祖等,論者繼踵,著述充棟,涉及文學、史學、醫學、農學等方方面面。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書院文化、陶瓷文化、中醫文化等,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富滋養。作為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右文庫》的編纂出版,還將通過數字化建設等方式,創新古籍“打開方式”,讓古籍飛入尋常百姓家,激發更多文化可能。
記者在《武漢大學學報》微信公眾號上讀到一篇文章,《歷史上的江西、江西人和江西文學》,作者是《江右文庫》編委、貴州師范大學教授易聞曉。易聞曉在這篇2萬余字的長文中,對江右文學的極盛作了系統而深刻的梳理、評析。鉤沉古史,意在當下,作者說:“喚起人們的認識,即為本文之作由,期于人們認識歷史上的江西、江西人和江西文學,并不是晚近以后的寂寂無聞。曾經的榮耀不是過眼煙云,而是再度輝煌的想望,必將實現于將來,重煥錦繡的辭章!
據悉,《江右文庫》將統籌規劃、階段推進,2022年底完成《楊萬里集》《文天祥集》《喻氏醫學三書》等首批60冊圖書的出版。2023至2028年,力爭每年出版150至200冊,至2028年,完成《江右文庫》主體項目的出版工作,同步啟動部分成果的數字化轉化。2028至2030年,基本完成《江右文庫》后期項目圖書出版工作,全面系統推進《江右文庫》數字化建設,力爭達到可閱讀、可檢索、可復制的目的,提升其實用性和綜合價值。